走街串巷的“小哥”成為基層治理“前哨兵”
——新華區積極探索新就業群體與愛心驛站“雙向奔赴”社會治理見聞
本報記者 魯 萍 本報通訊員 劉 昊 肖 凱
初秋雨后,道路濕滑,幾名外賣小哥送完餐后,先后來到新華區興元社區的愛心驛站休息。室外潮濕陰冷,室內溫暖舒適。外賣小哥們給手機充上電后,也給自己“充充電”。愛心驛站里配有飲水機、充電寶、雨衣雨傘、應急藥箱、書籍報刊等,大家在這里躲避風雨,喝口熱水,熱熱飯菜,如同家一般的愜意。
端著午餐,外賣小哥們邊吃邊聊:“剛來的路上,附近這個小區垃圾散落一地,一下雨更臟了?!蓖赓u小哥陳世超把信息反饋到“136民意快遞”APP小程序上,信息直達社區負責人和二級網格員手機上。大家就餐完畢,很快社區就傳來反饋信息,消除了安全隱患和衛生問題。
在新華區,像這樣的愛心驛站共有93個,遍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銀行網點、街邊門市。愛心驛站傾力為轄區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打造冬能取暖、夏能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手機能充電、上網能免費的場所。
不同職業的人,在愛心驛站相識,感受到相同的關愛?!懊看胃赏昊顑撼鲆簧砗?,來驛站里涼快涼快,覺得舒服多了?!?0歲的環衛工人李恩春告訴記者,每天中午來驛站休息,社區工作人員都特別熱情,詢問有什么需要,就像家里人一樣貼心。
新華區各黨(工)委在轄區地圖上標注出各愛心驛站點位,并在公眾號上對外公示,方便新就業群體查詢站點位置。目前,新華區已基本形成了傳遞愛心、接力服務的“5分鐘愛心服務圈”,方便新就業群體尋求幫助。
依托愛心驛站,新華區委兩新工委還積極引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參與到城市基層治理中來,增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對社區的歸屬感。鼓勵“小哥”們積極參與社區網格化治理,使“小哥”成為基層治理的“前哨兵”,成為社情搜集員、志愿服務員,形成“以服務換服務、以服務促治理”的新模式,推動建立“雙向奔赴”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截至目前,新華區通過他們累計收集反饋道路凹陷、井蓋損壞等各類事項30余件次。
“愛心驛站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服務和便利,我們也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所以我第一時間報名成為社區‘流動網格員’,在工作的同時將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社區?!蓖赓u小哥朱帥銘說,“走街串巷是我們的優勢,舉手之勞就能讓生活的環境更美麗、更安全,我感到非常榮幸?!?/span>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